並非所有的進步都可以科學地加以量化。我們目前在智能和學業成就上對測驗分數的依賴,假設人是可以根據一系列跳脫情境的紙筆測驗來加以標籤和分類的,並認為學習可以簡化成機械化的歷程,目標可以明確劃分、結果可以清楚界定,就像是在底特律的裝配線上生產汽車的過程。在「以學習檔案來評量」(The portfolio Approach to Assessment)的小冊子裡,葛瑞帝(Grady,1992)這麼說道:想要以量化的用語來明確陳述學生之所學,是一種美國特有的作風,但在測試和培育成功學生兩者之間的相關似乎很微弱。美國學生雖然接受最多的測驗,但在工業化的世界裡這些學生學術修養卻仍不足。根據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學家的看法----甚至是教育測驗服務社(ETS)的主管----都認為標準化測驗並不是一種可以提升學生表現的方式。事實上,它們可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,反而破壞了其所欲達成的目的。